第一百四十九章 哪里有我的什么功劳啊?-《韩娱超新星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①夷:无色。

    ②希:无声。

    ③微:无形。以上夷、希、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“道“。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。

    ④致诘:诘,音ji(阳平),意为追问、究问、反问。致诘意为思议。

    ⑤一:本章的一指“道“。

    ⑥徼:音jiao(上声)。清白、清晰、光明之意。

    ⑦昧:阴暗。

    ⑧绳绳:不清楚、纷芸不绝。

    ⑨无物:无形状的物,即“道“。

    ⑩惚恍:若有若无,闪烁不定。

    ⑾有:指具体事物。

    ⑿古始:宇宙的原始,或“道“的初始。

    ⒀道纪:“道“的纲纪,即“道“的规律。

    [引语]

    本章是描述“道”体的。在第六章和第八章,分别以具体的形象——山谷和水,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。本章以抽象的理解,来描述“道”的性质,并讲到运用“道”的规律。在这里,“道”即是“一”。在前面几章中,老子所说过的“道”有两种内涵,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,即宇宙本体;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。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。本章所讲的“一”(即“道”)包含有以上所讲“道”的两方面内涵。老子描述了“道”的虚无飘渺,不可感知,看不见,听不到,摸不着,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,是所谓“无状之状,无物不象”。“道”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,掌握这种规律,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。

    [评析]

    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“道”,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。它没有具体的形状,看不见,听不到,摸不着,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,时隐时现,难以命名。“道”不是普通意义的物,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。在此,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,然后又一一否定,反衬出“道”的深微奥秘之处。但是“道”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,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,就必须把握“道”的运动规律,认识“道”的普遍原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