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且跟过去会不同。 想叫走私彻底消失,除非一种可能。 即北虏、西川、南诏、东吁等国皆亡。 可亡了又如何? 一切不过是换个由头罢了。 走私没了,私贩兴起。 这就是统治最难的地方。 制定的律法,终究是制约多数群体的,以此勾勒出一个公平的环境,可这是在阳光之下展现的。 但在看不见的地方,各种腌臜事层出不穷。 一个利字,不知叫多少人前仆后继。 ‘看起来边榷又有新状况啊。’ 别看楚凌在笑,可刘谌细微的变化,他是一眼就瞧出来的。 对于有些事,楚凌是知晓的。 但是他没有点破。 简单一句话来讲,从正统六年开始,大虞跟过去不一样了,一个内外形势利好大虞的格局,基本上已呈现出来。 楚凌无需像过去那样战战兢兢。 什么质疑啊,担忧啊,已从楚凌身上抽出来。 作为大虞皇帝,楚凌要做政治机器,不把个人的情感起伏,加到日常的治理之中,这就是要抓大放小。 大方向,是楚凌要把控好的。 但是大方向下的事,是需要底下的人,去一件件做的。 对于某些猫腻,楚凌心知肚明。 只要不影响到大虞的格局,楚凌在很多时候,是不能直接干涉与插手的,这需要底下的人,根据各自的位置,去把遇到的问题解决了。 当然了,谁要是解决不了,把问题闹大了,矛盾激化了,楚凌就要打板子了。 “要跟九门提督府、南北两军、国子监、军器监、少府监、都水监、将作监等有司对接的,卿对此理的如何了?” 想到这里,楚凌将奏疏放下,看向刘谌道:“朕知卿最近劳累,不过上述有司所定开支,要从快解决好,特别是九门提督府、南北两军,这关系到虞都及京畿的安稳,朕不希望出现任何差池,卿应能知朕之意吧?” “臣知道。” 刘谌不假思索道:“陛下放心,臣都已理顺清楚,近来就会将上述诸事处置好,断不会影响到陛下所定旨意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