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,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……” 一篇水调歌头读完。 有些孩童露出疑惑,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好奇问道:“先生,这水调歌头谁写的,好生唯美……” 老秀才淡淡一笑,眼中露出一丝缅怀,“这首诗词乃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所写。” 那孩子吓了一跳,“十三岁少年?那岂不是跟我差不多大,先生莫不是在诓我?” “呵,那少年写此诗词时,的确是十三岁,此诗一出,名动诗坛,被誉为千古第一咏月词! 至此天下,无人再敢动笔咏月…… 那少年,也被誉为千古第一诗才,只可惜……” 说到这,老秀才叹了口气。 “可惜什么?” 孩童好奇问道。 “可惜,那孩子自从做了这首咏月之后,就再也没有写出什么传世经典了。”老秀才说道。 听闻此言,那孩子眨了眨眼问道:“难道是因为他江郎才尽,所以才做不出来了吗?” “不是。”老秀才摇摇头,“那孩子身居高位,忧国忧民,志在天下苍生,而非文坛……不然大周将多出一个千古诗圣也未尝可知。”老秀才说道。 一些孩子眼中不禁流露出向往。 诗圣…… 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对于诗人最高的赞誉了。 蓦然。 老秀才感应到了什么,瞳孔微微一缩,看向书院之外,只见一团乌云自远处汹涌而来! 乌云中,带着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不祥之气! “要下雨了吗?” “阿娘也不知道回来了没,有没有带伞……” 孩子们看着窗外,并未感受到那不祥之气。 老秀才道:“孩子们,今天提前下课,趁现在还没有下雨,你们快些回去吧。” 孩子们听到可以早点放学,不由得高兴。 “先生,明天见。” 孩子们朝着老秀才行了一礼。 然后三两成群的从书院中鱼贯而出。 而在孩子们都走后,天空之中,一道黑色的光影从天而降,化作一个黑发黑衣,双目泛着紫光的男子。 他贪婪的看着老秀才,“书院五先生……好久不见了,没想到你身上的才气比起十年前更浓郁了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