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7.第127章 127 紧张的考试中-《祸妃倾城:妖逆天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想了想,执笔,写曰:

    靡不极言之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,加之朝官结为朋党,各自内结宦官,外连藩镇,互相排斥,互相倾轧,久之会使国家政治更加混乱、黑暗,为了整肃朝纲,坚持与跋扈的宦官、蠹国败政的奸臣作斗争。要无情揭露和打击勾结势力的举动,但同时应举贤良方正,能言极谏科,对策高等,这其实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,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。

    第一题也就给了一炷香的时间,毕竟这题牵扯到了政治,和文学没有太大的关系。而书院的女子不多,写不出来倒也无妨。

    太子答完,看七夏,七夏也正巧刚落笔,抬眸间见太子正关注,她抬眉,回以自信的一笑。

    下面几个皇子费力的写着,再看十皇子,又是挠头又是抓耳的,看情形他写的极为不易。

    七夏写完,将卷子交予公公,又取了第二张绢纸,上面已经写好了第二题的题目。

    从第二题开始便没有时间规定了,写完一题就自行交卷换取下一题,一共五题,答题时间总共有一个时辰。

    重新坐回位置,看了题目,她立刻头大:论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义!

    七夏暗暗扶额,我了个去!这都什么题啊?!

    以前曾看过《礼记》,这《大学》是《礼记》中的某一篇,后来朱熹将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合编注释,称为《四书》。

    而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这句是出自于《大学》开篇,大致意思就是,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于使人弃旧图新,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
    大致理解含义,要答题也就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于是提笔写道: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,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,体察民情顺从民意,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。人之明德在人之初时,纯纯无杂,无欲无得,一片天然,乃赤子之心。及至知识渐开,此一片纯真赤子之心,弊于物欲,溺于情私,悦于声色,而拘于气习,明德本体之明由此而拘而蔽。
    第(1/3)页